北京的生命之轴

● 撰文 黄哲 ● 编辑 杨莹

2024-08-05 10:21:42

提起北京,人们心中浮现出的或许是故宫、天安门、天坛等名胜古迹,或许是京剧、京绣、景泰蓝等国粹艺术,或许是烤鸭、爆肚、涮羊肉之类的可口佳肴。巧的是,这些最具京味儿的事物——无论是辉煌的地标建筑还是同样不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一条『线』有关。在物理空间上,它是钟鼓楼、故宫、太庙、天安门、正阳门、永定门等恢宏古代建筑的嵌连集合,而在广阔深远的文化空间和精神空间中,它更是建筑大师梁思成深情盛赞过的『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VCG211312492753.jpg


七个半世纪以前,元朝忽必烈把都城定在大都,并选定当时积水潭东岸尽头处的东北角(今钟鼓楼附近)为基准点,由该点向南确立宫城位置,兴建都城。此后由明、清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座城都以首都之姿卓然于世,那条穿城正中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与围绕着它左右对称的都市格局一起,始终清晰可见,未曾迁移。

这条中轴线是北京的灵魂和脊梁。大国首都独有的壮美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的。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的空间之轴,更是一条文化之轴、生命之轴。

我曾有幸随现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先生一起,登上这古老中轴线的北段起点——鼓楼极目远眺。单老的一番话让我感慨万千:“我住过四个四合院,东城俩、西城俩,正好对称;当过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就围绕这中轴线打转。这个长达7.8公里的方圆空间里,形成了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五位一体的中轴线城市文化风貌,蕴含着从古到今劳动人民创造的、动人的文化与历史。”难怪,无数与北京有关的美好事物,都源自中轴线这一生命之轴。

在空间上,这条中轴线是满盘皆活的画龙点睛之笔。本着以中为尊、左右对称、前朝后市、郊外祭祀等中国传统营造思想,北京城这座最大的“四合院”,有了一竖“丨”的主心骨,从而由格局固化的“囗”成了严肃活泼的“中”。在时间上,这条中轴线则代表文明的一脉相承。尽管朝代更迭,无论是外来民族还是新生力量入主,无一不尊重以中轴线展开的都城城市格局;在中轴线上延续发展的不只是国家政权,更是这片土地上各民族之间和共同的文化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中轴线正是中华民族“中正平和”价值观的天然承载与直观外化。

虽然忽必烈定都之时,是先定下中轴线北端、再向南顺导而下的。但今天我们重读这条北京城的中轴线,还是应该从南端起点开始。这既是根据面南背北的正统观、大军南进北出的老规矩,也是基于太阳东升西落的运行规律——若是一日走马观花,背着太阳行路,游览效果才是最佳。


VCG111421513550.jpg


永定门 燕墩   南天门风筝记忆


燕墩访古之后,走下地下通道,出来便是一座形似风筝的广场。广场正中就是昔日京城的“南天门”永定门,虽说这重建版没了原版的威武雄浑,但如今城中别处风筝因为限飞难以展翅,在这儿则可以放心翱翔。如果你是个中好手,不妨带上你的战鹰,和久战此地的老少玩家们斗一把。记住,一定要背南面北,否则会被毫无遮拦的太阳晃了眼——这下,你能体会我们安排从南到北游览次序的良苦用心了吧?


永定门 东滨河路   城南旧事 依然现在进行时


至于永定门脚下这一带的护城河,虽然看似缺少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华,却胜在难得的幽静和平民市井生活的真实。从永定门向东,一路上桃红柳绿间,不知和多少颇具水准的舞者、钓者、泳者们擦肩而过。

几分钟之后,就到了以平民化、接地气著称的便宜坊集团总部,和紧邻它的两家旗下老字号——都一处和老正兴。那出品水准自然毋庸置疑,不少大爷大妈早上十点钟顶着师傅上班就来排队了。前者除了如花朵般绽放在眼前的烧卖,必不可少的是那位爱吃爱题字的皇帝的专利——既是素菜又是甜点的乾隆白菜;后者则有着北京城几乎硕果仅存的寿桃,认老礼的老北京过生日,必须要奔这儿。


VCG111183802695新.jpg


天坛   奉天承运 只因天意在此


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皇帝每年在天坛祭天与祈谷的盛大仪式,并且在少雨的年份,祈求上天垂怜降雨的虔诚与苦楚。如今的天坛,仍旧保持着古时的建筑与格局,天高辽阔,视野极好,置身其中仍能感受到天地之大与“我”之渺小,建筑上也处处体现着古人的寓意、象征及艺术表现手法。

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离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并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等。圜丘坛是每年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汉白玉栏杆与蓝色琉璃瓦砖相呼应,每层栏杆上都有云龙纹,外有方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

站在中央的圆形石头上,小声说一句话都可达到洪亮的效果,这也是当时皇帝所站的祭天之处。他的声音被传至四面八方,犹如上天御旨。圜丘坛以北为皇穹宇,是供奉祭祀神位的场所。它的正殿前围有圆墙,被称为回音壁,人们站在不同侧面说话另一头都清晰可闻。除此之外,举行祈谷大典的场所祈谷坛,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皇祈殿及致斋的斋宫,也是绝不容错过的重点。


VCG41N528907322.jpg


国家自然博物馆   领略绝版的生命遗迹


其中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的标本馆,是国内同类馆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好、功能最全、使用价值最高的标本馆,蕴藏着20余万件馆藏标本。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井研马门溪龙化石、中国唯一的恐龙木乃伊化石、北极熊、犀牛等。而其中的镇馆之宝,如今要数新西兰坎特伯雷国家博物馆

赠送给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了,这种地球上巨大的鸟已经于1885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灭绝,这件标本也是这一物种保存在我国的孤品。


VCG111402168304.jpg


先农坛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举头望藻井 低头种皇粮


作为中国古建筑领域的第一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实在是过于低调。直到在昔日的太岁殿内,依序走过从原始社会到明清的中国古代建筑几千年的历程,才会让人惊觉这里竟是如此胸藏锦绣、内蕴深厚。

这些巧夺天工的营造技术和发明创造中,斗栱堪称中华民族对世界人居的最伟大贡献。它的最集中(上千个)和最多样化(50多种)分布,尽在有着“世界高层建筑之祖”的应县木塔一身。展厅中那座虽是微缩模型,也足以叫人一览无余,叹为观止。

等再一抬头,却发现身在室内却能仰望星空——头顶是一座藻井,藻井上是一整幅星象图,共存星1427颗,栩栩如生。作为皇家寺庙隆福寺两个存世部分之一,这一藻井几经辗转保存在此,并参考了营造学社梁思成等人的研究成果,历经数年拼接修复,才有了如今的惊艳世间。藻井代表着“天圆地方”,不仅为中国古建筑独有的装饰构件,更是为皇家专用。另一座拜殿的藻井也来自隆福寺,是由金丝楠木雕成的一整条盘龙,同样精美绝伦。

古建博的室外部分也堪称独一无二:观耕台的底座用黄绿琉璃砖砌成、尽显皇家祥瑞;台下则是北京老城内现存唯一的田地,至今还在耕种。而这不多不少正正好的一亩三分地,昔日的耕种人就是皇帝本人。

若问这里凭什么有这么高的规格?原来,今天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在明清两代的用途,就是祭祀农神并举办开耕典礼的皇家庙宇,大名“先农坛”。这片昔日的“中国第一田”,除了作为博物馆,以及和延安保育院一脉相承的育才学校,更大部分则建起了先农坛体育场,成为北京乃至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摇篮。


VCG111402635528.jpg


天桥新市区  俗有“八大怪” 旧时摩登地


除了“天桥八大怪”等最鲜活的老北京民俗标本,这场运动如同一股东渐的西风,给旧京的皇天后土播下了海派的种子。无论是《春明外史》中夜游园的浪漫,还是《啼笑姻缘》里吃西餐、租住里弄的新潮,都发生在今天的天桥地区。其中,北京第一座购物中心、第一座屋顶花园、第一座女子戏院、第一座专演国外大片的电影院,还有只比北京饭店晚了一年多的电梯,都出现在今天的友谊医院,昔日,这里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城南游艺园。

虽然诸多北京第一的摩登,在今天的医院建筑群早已杳如黄鹤。但今天的香厂路至留学路一带,沿街不少一二层的老建筑,还可以看到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建筑元素,尤其是刚刚焕彩重生、以网红打卡地的姿态重新对外开放的泰安里。当年从一代风月俏佳人赛珍珠,到“南张北侯”之南派相声泰斗张永熙,还有有着“天桥马连良”之称的梁益鸣,都曾是这里的住客。

泰安里整座建筑用青砖砌成,上有法式孟莎顶,楼梯间通气的却是德国式的大圆窗;透过圆窗可以看到半人多高的大楼梯、足有大腿粗的扶手;进入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弄堂,弄堂两侧共有六幢平面格局和立面相同、各有独立天井小院的两层小院;六幢小院建筑的六个楼门,两两相对通向弄堂,楼门上方有罗马式浮雕、细腻的曲线极富韵律节奏的变化,优雅又不失精巧别致。


VCG111430798604.jpg


前门大街   可以逛的中轴线


最为吸引眼球的,无疑是前门五牌楼,以及停在大街前端两侧的铛铛车。而整条步行街的设计可谓融合浓缩了旧时北京文化从帝王到市井的全部精华,比如,8盏故宫宫廷式样的园林灯,鸟笼、拨浪鼓、糖葫芦等老北京特有的民俗物品也被设计成了路灯。国子监独有的石鼓,皇家园林里储水浇花的铜缸,也都被设计制作后放在新大街的路边。

但低调而安分地守在大街两旁的,才是真正的文物。新前门大街,总共保留了20700多平方米的老建筑,大约占前门地区规划建筑面积的52%。整个设计方案特别突出了前门大街现代商业功能和古都风貌相结合的原则。大街北段最不容错过的是物质和精神食粮双丰收——九座老建筑中,月盛斋和中国书店必须驻足。中段则是精华中的精华,共有41个有名有姓的老门脸被恢复或重建,从全聚德到都一处,从壹条龙涮肉到中和戏院等,无不是老北京魂牵梦绕的去处,而南段则可以重温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那段历史,应该带着家中的老人转转。

坐在慢悠悠行驶的铛铛车上,看着街道两边的老建筑和落地大玻璃窗,我们也会穿梭于各式各样的北京老字号里,一回头,却看见的是世界知名品牌。这是奇妙的时空穿梭感,也是混沌的时空错乱感。


VCG31N542362851.jpg


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街   食全大补 老而弥鲜


站在中轴线上名为鲜鱼口的交口上,远远便可望见鳞次栉比、明亮鲜红的招牌。整条胡同以灰色调为主,家家招牌醒目且彩旗飘飘,颇有回到从前之感。从头起,各路小吃便映入眼帘。永丰特色食品店、老北京炸酱面、老北京卤煮等招牌快速跃入眼帘,而开放式的小门脸儿里还有宫廷奶酪与正宗的臭豆腐。

深处更是藏着老字号的硬货:既有便宜坊烤鸭旗舰店这样的阳春白雪,全鸭席及400多道特色菜品让人大开眼界;又有清朝同治年间就创办的下里巴人——天兴居炒肝,油亮酱红的汤汁中以肝脏大肠为主料勾以淀粉佐以蒜,一勺子下去满口丰富,别提多敞亮。

除此之外,锦芳小吃、永丰莜面、金糕张、天源酱园、炸糕辛、力力餐厅、锅贴王、通三益……都在以各自拿手的绝活,诱惑着初入“鱼口”的你。如果已经患上选择困难症,那么就别多想了,放开心与胃,爱谁谁吧!


VCG111301852291.jpg


前门外西河沿街   百年前就有了CBD


西河沿街220号的正乙祠,就是当年浙江银号商人集资兴建的行业公会。“正乙”是财神爷赵公明的仙号,祠内有供祭祀用的祠堂、议事用的大厅,还有一座名贯京华的戏楼。而今天,修旧如旧的戏楼则继续作为小众高端演出场所,服务于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

再看196号那座二层环抱式小楼,门虽小,进去却别有洞天,交易大厅和一个一个格子状的大户室的格局清晰可见。原来这就是民国初年最早的证券交易所,墙上高处那一个个钩子,它正是当年挂股票名牌用的。

继续东行,直到和中轴线交口,一座融合了中国牌楼和西洋折中主义风的宏伟建筑,打破了此前一直由低矮小巧的屋顶主导的天际线,正是旧中国建筑大师、近代中国建筑之父杨廷宝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专业银行——1905年,清政府邮传部为筹资赎回京汉铁路运营权和充分利用交通系统的资金,奏请朝廷批准在此设立了这家交通银行。

如果说交通银行是一位身披西式铠甲却拿着中国宝剑的骑士,那它身旁的盐业银行便是一位华丽庄重的女王——挑高十余米的三层大楼全部采用红砖建墙,并镶嵌白色石边,正面为爱奥尼亚柱式,做工极精细。由此可见银行本身有多财大气粗。


VCG11386252075.jpg


钱市胡同   最窄胡同看这里


但钱市胡同最大的特点还不是“最窄”,而是中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清光绪年间,“四大恒”钱铺发起集资在此创立钱市,内设经纪人20户,并在钱市里用砖建方砖案20个,名为“案子”。钱市胡同最里面的7号和9号院中有着百年历史的巨大罩棚下,两排整齐的小房便是这些“案子”的所在。

至于胡同南侧的2号至10号五座三合院,当年正是名副其实“吞金吐银”的地方。房上的小气窗告诉我们,这里正是当年熔炼银钱的炉房。而朱漆大门上一幅幅“增得山川千倍利,茂如松柏四时春”“泰阶平如日之升,聚宝多流川不息”的对联,更是告诉人们这里旧时主人的身份和身价。


施家胡同   最“阔”胡同在隔壁


尤其是施家胡同17号的启明银号,曾因进门空地宽阔,新中国成立后成了著名的“社会主义大院”。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颁布,同年10月,在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普选中,这里作为分会场的盛况被当时几乎所有媒体报道。

胡同里最初用途不是银号的老建筑寥寥无几,守着胡同通往中轴线大路口的4号大院就是其中之一。原来,后来成了施家胡同第一旅馆的这里,新中国成立前是大名鼎鼎的三义镖局。兵荒马乱的年代,银号想要自保,自然得仰仗镖局的好汉。


VCG111346517578.jpg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大历史在这里会车


同时,这里一直保持着中国最大火车站的纪录,它有地上二层,地下三层,可谓是中国近代铁路车站建筑的代表作,光是这个整体建筑,就够里三圈外三圈地琢磨好一阵。难能可贵的是,那时的建筑师就考虑到了和中轴线整体风貌的协调性,今天站在前门附近的任何一处,同时看这座欧式车站和古老的前门箭楼、正阳门城楼,都会得出独具特色,却不突兀的“优质感”体验。

如今这里是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正阳门馆区。虽然中铁博另两大馆区东郊馆和詹天佑纪念馆都比这里大,但体量最小的正阳门馆却是龙头老大。没办法,谁让它的历史摆在这儿。而作为国内关于铁路唯一的国字号专业博物馆,它蕴含的信息量自然是不在话下。馆内主要以图片资料的形式展出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整个历史轨迹,从1876年至今,一张张史料照片与模型,带你重新认识这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地下一层青藏铁路的实景还原模型尤其生动。


VCG21gic2779720.jpg


刘老根大舞台   会馆文化活化石


从鲜鱼口一路向东,直到后开辟的前门东路口,那一片明显带有山西官式民居风的古建筑,就是由山西阳平在京商人在明代中后期集资修建的阳平会馆。其最大的看点和精华,在于那座北京唯一位于民间却具有皇家气派的戏楼:戏楼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扮戏房也就是后台都有200平方米,足见其气派;戏台口则挂着一块金字巨匾,上书“醒世铎”三个大字,是由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王铎所写;建筑形式更是独特,戏楼分三层,上有孔洞,下有地道,便于演神仙戏时演员“上天入地”;戏楼内部的彩画是清代我国最高形式的彩画——和玺彩画,至于为何一个民间戏楼会有皇家彩画,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因为当年最好的戏台在这儿,所以会馆以东的南、北芦草园胡同就成了最早的“艺术家小区”。从修葺一新后的中西合璧民国潮范儿,就能看出当年主人的实力和审美。北芦草园3号住过梅雨田、梅兰芳叔侄,5号住过程砚秋,9号住过王惠芳,11号则是碧玉花的宅子;而巧的是,北芦草园住的多是旦角,武生泰斗王金璐和两位名净叶福海、李春恒则都把府邸开在了南芦草园。当年王志文、刘佩琦主演的《无悔追踪》就是在这里取景的,该剧有不少民国老戏班和风月场的故事,实在合适不过。

早在中轴线还只是筹备申遗阶段的前奥运时段,阳平会馆就已经率先完成了修缮和活化——刘老根大舞台的招牌说明了一切。《刘老根》《乡村爱情》等经典影视剧里的大小演员经常会在这里演出,文的嘴皮子利索、嗓子亮堂,武的抬腿就能翻筋斗,甭管角儿大小,都豁了命耍开来,应变那叫一个快,搞笑段子嗖嗖往外蹿。虽说艺术欣赏口味和品位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敬业精神到哪儿都值得被尊重 。


VCG111334470410.jpg


天安门广场  那久久不能忘怀的庄严和眷恋


广场两侧均设有安全检查站,排队通过安检,就进入了开阔的广场。这里花团锦簇、游人如织,你脚下的浅色花岗岩地面可是特殊工艺处理过的,据说当时最后一块放上去时都必须严丝合缝,大国工匠的工艺就是这么精准。

来到天安门广场,当然要看看庄严的升旗仪式。如果你起个大早静候在此,就能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随朝阳一同升起,将右手放在心脏处,可以随着国歌一起感受这份雄壮与震撼,当然,还还能看到威武的国旗班战士们的英姿。

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是来天安门广场不能错过的地方。它位于广场的中心处,是为了纪念在解放战争等革命过程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是在老一辈伟人亲自关怀下,中国当时一大批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与艺术家共同的智力成果。即便你不懂雕刻艺术,也会为17000块花岗岩与汉白玉的雄浑及其承载的英雄史诗而赞叹。

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南便是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而建造的纪念堂;加上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与天安门城楼形成了开放式合围。如今的天安门城楼已经恢复对外开放,登上城楼凭栏远望,与站在天安门广场上遥望对面的城楼时的感受自然又有一番不同。想象当年开国大典与数次阅兵的宏伟,激动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VCG111408722232.jpg


国国家博物馆   共和国的宝藏殿堂


在建筑设计上,国家博物馆采用所谓的“两轴一区”布局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美。从西门进入博物馆,就能看到整个建筑南北长330米的艺术走廊,以及东西大厅和中央大厅串联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一区”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区了,它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非物质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作用。

从佛罗伦萨到美国大都会,从维多利亚到黄永玉,这里的特展除了国宝就是来自各国的世界珍宝,但流水的特展,永恒的《复兴之路》。作为国家的博物馆,除了普及知识,兼顾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自然是它的应有之义。

北门进入,高挑的大厅方方正正,大理石地面闪着光泽。灰白色的墙面上,青铜打造的展厅标识异常清晰,从二楼右手边开始,至最深处上到三楼,整一层参观完毕绕至二楼左侧展厅出口,完全不必担心走错了路看错了方向。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的一百多年历史,在观众眼前如同电影一般清晰成像。1280多件/套文物和870多张照片,随着导览的解释,要1个小时才能大体观完,若真心仔细赏鉴,则几个小时也不觉累——国博展览的特色之一,便是它3D式的布展方法,绝不仅仅是罩上个玻璃罩子再贴了个展品名字了事。

比如,那被称为“渡江先锋船”的木帆船,被放置在暴雨风浪的墙画下,仿佛正在乘风破浪;占据了一侧墙面的上海华盛纺织总局用的动力头道粗纱机,不仅没有被罩住,还在几米长的流水机器旁立了两个真人同等大小的纺织女工蜡人,许多观众第一时间还以为是真人;而如果眼前有几只和平鸽飞过,千万不必惊讶,那是被重塑拟建的天安门城楼,依稀还能让人感觉到当年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时的恢宏场面;地道战则被完全模拟制成模型,供感兴趣的游客细究;航天事业展区则模拟航天员在太空迈出的第一步,观众各个看得惊心动魄……此外,战时用过的刀枪、碗筷,创办的刊物,写下的书信,都见证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的一瞬。

不仅文物与多媒体特效交相辉映,国博将还大方地拿出许多艺术界的国宝,交错陈放于展览之中。国际著名油画《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黎冰鸿1957年创作的油画《南昌起义》等难得一见的艺术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显珍贵。


VCG111436139027.jpg


东交民巷   西洋景 中国心


东交民巷为世人所熟悉的历史,往往是从《辛丑条约》开始的。其实除了列强用围墙碉堡围起来的“国中之国”那半个世纪,东交民巷作为中国外交中心的历史早在从元朝就开始了。那时的东、西交民巷还叫作江米巷,因这里是南粮北运经运河卸船进京的第一站。现在新侨饭店的位置,就是元、明、清三代的税务司和海关。而元大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都市,作为内贸中心的江米巷因地利之便,自然也就成了外贸、外交中心,东交民巷在七百年前就

留下过不少外国人的足迹。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就曾多次提到“文明门内江米巷”这崇文门和东交民巷700年前的名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使节可长驻京城,江米巷也更名东交民巷,但从前500年的平等外交,却在好听的名字掩盖下变成了不平等。一栋栋华丽的洋房背后书写着“弱国无外交”的惨痛历史。如今这些昔日的使馆和洋行,大多为国家单位所在地,只有对外营业的紫金宾馆,还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原比利时使馆的原汁原味;而看完北京警察博物馆里那些极其考验心脏的真实版拍案惊奇,谁又会想到这是昔日的花旗银行北京分行呢。

除了使馆洋行,自然也有配套服务单位。北京最小的天主教堂——圣弥厄尔教堂,和一路之隔的折中主义建筑、原法国邮局,都是婚纱拍照地和“网红打卡”胜地。而巷子东头的新侨饭店三宝乐餐厅及面包房,还是不少人西餐启蒙的地方。


VCG111424674825.jpg


皇史宬   不用一根木头的最严密建筑


如今来到这里,欣赏其砖石结构是重中之重。红墙之内,皇史宬门、正殿、东西配殿、御碑亭等依次展开,至于大殿外观实在有些令人啧啧称奇,只因完全不是心目中古建筑的榫卯斗栱结构。当初,明朝内阁大学士丘浚上书皇帝,建议收集历代经籍图书立卷保存,并建议建造一所砖石垒砌的重楼存放关于国家大事的文书。这既是要在外形上符合“不虚言,不溢美”的厚重朴实、坚固大气,更是防潮防火的客观需要,因而它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不得不让人连连赞叹。


VCG111202331817.jpg


菖蒲河公园   红墙之内小洞天


公园虽小,景致却全,水中锦鲤游动,沿河两边又保有古树60余株,绿化率高达65%。这是一个景致小巧的中式园林,在公园的入口处便可看到花岗岩组成的石屏风上雕刻着四季花木与禽鸟。走入其中,取材于真历史的新经典应接不暇——即有在明代崇质宫旧址上建造的亭廊,又有取材于明代东苑的凌虚飞虹桥,还有重达60吨的山型景观石,更有花鸟鱼虫馆供你观赏。入夜后,灯光在河边与墙边泛起,一切都是幽幽渺渺的节奏。在这里漫步,看云卷云舒,身心荡荡。

更大的惊喜是里面居然还藏着座北京皇城艺术馆。穿过古色古香的大门,你能在沙盘上看到以1  500的比例真实呈现的鼎盛时期明清皇城的实景。但真正打动人的还是那些皇城生活的细节呈现:不仅皇上穿着漂亮、用华丽的器皿,你绝对想不到连烧火用的木炭也要垒成漂亮的三角形,然后绑上漂亮的红绸缎……样样儿精致,馆内还摆放着实物,有详细的解说。想八卦一下真正皇室生活?不如就来这里。而地下一层则泾渭分明,是现代画廊,国内外琳琅满目的现代艺术,便在这最古老的红墙下与你我零距离共存。


故宫   平生未至紫禁城 走遍世界也枉然


哪怕不谈历史积淀,故宫也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这个由筒子河、四周角楼与四扇大门围合而成的725000平方米区域里,坐落着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当年为修筑紫禁城曾动用23万人,历时15年之久才告竣工,而之后的500年中有24位帝王居住于此——故宫奇迹般的壮美,早已超越任何平凡的数字罗列,因此我们与其堆砌溢美之词,倒不如上点儿“干货”,从行走中轴线的角度,为你简单有力、提纲挈领地提供行走故宫的几个关键点。


hellorf_hi2239639922.jpg


普度寺(多尔衮府)  秘史发生的风暴眼


这里始建于明代,那时叫作南宫,是明朝皇帝击球射柳的地方,但明末农民起义的战火毁了这里的亭台楼阁和歌舞升平。多尔衮从龙入关后,看上了这块和紫禁城近在咫尺的风水宝地,便在这里建起了王府。

北京作为京城,北京城内各处的王府有一百多个,除了后来因主人做了皇帝、升为雍和宫的雍亲王府,哪个也没有这间王府大气。别的王爷家,也就在那条街巷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就很好了。围绕着多尔衮的府邸,形成了“回”字形的街巷格局——南池子等大街是外围第一圈,普度寺前巷、后巷、西巷、东巷又严丝合缝地组成了里圈那个“口”,里面的内核才是高高在上的王府,颇有几分潜龙在渊的意味。

王府的主体建筑银安殿,如今依然栉风沐雨、岿然不动。这座多尔衮当年办公的大殿,坐落在一万多平方米的青砖平台之上。据称建成时平台高出地面三米有余,不逊于故宫三大殿。而经历了近四百年的沧桑变化,现在仍高出地面一米多,彰显着它的不凡与王者气概。除了高高的平台、整整36根抱厦大红朱漆挑檐柱,以及龙头、吻兽、琉璃瓦等逾制之举,最能体现多尔衮王府特色和他比皇上还大的派头的,就是银安殿那三层交织的檐椽了。要知道,就算是皇帝每天接受百官朝觐的金銮殿也才两层檐。

为了自己办公方便,多尔衮甚至把玉玺也放在了自己府中。这连同王府建筑本身的逾制之举一起,自然成了多尔衮病逝后,侄子顺治帝对“皇父摄政王”反攻倒算的罪证凭据。睿亲王的爵位被削去,家产被收,府邸充公,成了后来的喇嘛庙普度寺,并沿用至今。

虽然权倾一时的摄政王府,如今只剩下山门殿、银安殿和一些配房尚在,但其他部分通过合理的“补绿”,形成了一个规模适中的遗址公园。涅槃重生的银安殿如今被辟为北京税务博物馆免费开放,而在原来的山门殿,则可以看到多尔衮生平及普度寺历史的展览。


风神庙 云神庙   风云际会北池子


要说老北京的庙可太多了,上供西天如来,下供城隍土地。但只有以普度寺之首的,包括风神庙、云神庙在内的“外八庙”坐落于故宫之外、皇城之内,不对外。就连这高级神仙也是专门为朝廷服务的,因此他们的道场也是独一份的,而不像关帝庙,全北京足有200余座。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当政者求的就是一个风调雨顺,百姓们盼的就是一个五谷丰登。清雍正六年(1728)皇帝下旨敕建宣仁庙(俗称风神庙),祀风神。两年后,雍正帝再次下旨,在与宣仁庙一墙之隔处建造凝和庙(俗称云神庙),以祀云神。如今,“敕建宣仁庙”的石匾依然高悬在北池子北口路东,石质须弥座、金边宝相花心、黄瓦绿剪边的琉璃砖影壁,还有朱红的三间山门,气派程度绝不逊于名声更大的白塔寺。只是也许近现代科学的发达让后世的人们习惯了自力更生,不再需要神仙相助了。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了市中医医院和妇产医院的宿舍区,一代又一代的白衣天使从这里走出,也确实完成了无数以前神仙都无法完成的保民平安的奇迹。如今,这里作为中医药博物馆继续照拂人间。而下课铃声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则告诉游人,一墙之隔的云神庙80年来一直作为北池子小学发挥着余热。虽然后照壁、钟鼓楼等已经不存,但如果云神有知,看着自己当年兴泽祈雨的大殿滋润着祖国的花朵,也应该会感到欣慰吧。

值得一提的是,风云二神宅邸对面的北池子大街23号,除了曾是班禅故居,更有着北京最精美的门楼建筑之一。这座坐西朝东的“蛮子门”,门楼建在五阶石基上,有八字影壁、大棋盘门、上下马石、抱鼓门枕石,对中轴线建筑历史感兴趣的游客不容错过。


VCG111303481656.jpg


皇城根遗址公园   在老北京的绿肺自由呼吸


如今那里除了城市次干道,还有着北京最大的街心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它建造在北京明清时期第二重城垣——东皇城遗址上。城墙虽不复存在,但南起长安街,北至平安大道,整整一条街上中心处的郁郁葱葱,成就了公园的幽然景象。狭长街道上,两边是老北京的日常生活,中间的苍翠与闲适便是这一带的亮点。这里的绿化面积高达90%,逛完故宫或是王府井,这里绝对是你放松身心与眼睛的偷闲一处。

公园内有发掘后的明皇城东华门、东安门等遗址,依照发掘地势,就地形成了露天博物馆。简单围栏下,历史的砖石与印记尽显。而复原的小段城墙,则以四季景观的形式展开铺叙:这边梅兰春雨,那边御泉夏爽,这边银风秋色,那边松竹冬翠,好不诗意。公园中央更有一个以老北京四合院为主题的园林,而10处喷泉的涓涓喷涌也为公园带来一丝凉意与水汽。除此之外,公园内还有明清时期北京地图的石雕,带你认识那时帝都的布局。

在不同的季节,皇城根遗址上也会上演不同的花事:3、4月间,玉兰、迎春、海棠争春,随之而来的便是常青的月季。7月是玉簪时节,而后又是紫薇仓促来叩门。满鼻花香满眼绿意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就坐落在皇城根遗址公园仅有的一座修复古建筑内,工作时间欢迎市民和游客到此看书或参与讲座。此间更大的惊喜是,研究了一辈子故宫、中轴线和北京城的单霁翔老爷子,如今就是这家研究院的院长,在这里有很高的概率碰到单大爷,而他也每每以一贯的虚怀若谷和循循善诱,解答着所有人关于这座城、这条中轴线的一切疑问。


VCG111157161382.jpg


景山-北海区域   神秘莫测与玉洁冰清尽在故宫后院


而景山以西、北海以东、故宫以北、万宁桥以南,今天称为景海地区的地域,也就是昔日皇城北部,在北京城是个独一无二的存在——附近地带都是曾经的衙门重地,拿现在的话说都属于“中直机关”,直到清末才有普通居民定居于此,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任时代沧桑变迁,这里的格局、风貌却基本未变。

连接景山西门和北海东门的陟山门街,就坐落着两大皇家机构。陟山门街街北的5号,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为清代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它曾作为非常特殊的政治机关,履行着对中央政府直属机关的监察和档案管理职责。此处也是北京现存唯一的清代宫廷衙门,具有柏高的文物价值。目前从房脊上的神兽雕像到琉璃瓦,还有门和窗棂的规格,都已恢复成历史记载的样子。

而陟山门街街南,直到故宫筒子河对面,高大的红墙内,则是明清两朝的皇家道观大高玄殿。在崇佛的皇朝,皇城中轴线上居然有皇家道观的存在,足见中轴线所代表的中正平和包容精神。道观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从西侧雪池胡同口便可一望其中的精华——象征天圆地方的乾元阁,其造型与天坛祈年殿相似,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内部彩画及藻井之精美,为北京所罕见。虽然如今是有关部门的办公地点,但据单霁翔在内、多位中轴线申遗专家组专家透露,作为中轴线和“大故宫”的一部分,它终会和御史衙门一起,将自身的神秘供世人一览。

和周围无处不在的华亭美榭、红墙黄瓦相比,短且窄、满目灰色的雪池胡同就像个老实巴交、瘦小枯干的仆人。但多亏这位忠仆保管有方,在那个科技和物质都不发达的年代,历朝皇帝和他的三宫六院、公卿大臣们才能拥有一个惬意清凉的夏天。

走进胡同口,两座长约20米,宽约10米的低矮“人”字形的建筑告诉我们,这就是该胡同名的由来。雪池者,冰窖也。冰窖建于明万历年间,胡同也有至少430年以上的历史了。如今,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景山西门外冰窖六”,其贮存的冰冬天采自中南海和北海,夏天则供应紫禁城内各处消暑、降温、防腐及冷藏国家大典祭品。拿现在的话说,那就是皇家直属“三产”。

如今,其中最大的两座冰窖仍保存完好。两扇厚厚的木门,十分沉重,要用些力才能推开——也对,要不怎么达到隔温效果;然后采用类似穿轮滑鞋下楼梯的姿势,半蹲身横着一级一级小心地往窖底走去,最终发现其中别有洞天:窖内结构全部为拱形、无梁无柱,如城门门券般。窖基十分坚实,窖底用柏木杆打桩,花岗岩做帮和底。从外面看比蔬菜大棚还要低矮,站在窖底发现里面居然也有二层楼高,比后来备战备荒的防空洞要讲究许多。有趣的是,两座冰窖之间有座不大的宫殿,名曰窖神殿,供奉的保护神居然是癫子和尚济公——从煤矿到铁矿,从瓷窑到冰窖,只要需要下到地下的工种,都得求这位非典型的地藏菩萨保佑。

除了雪池胡同,旁边恭俭胡同五巷五号,还有一处皇家冰窖,无疑体验感更好。如今那里是名为皇家冰窖小院的餐厅,主打满族宫廷为代表的特色北京菜,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依八旗古法酿造保存的白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雪池胡同2号的敬老院曾是林徽因之父——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的故居。和北总布胡同那著名的“太太的客厅”不同,这处胡同北口的“雪池斋”留下过林徽因少女时代的足迹,她曾在不远处的培华女校上学,也是在这里和梁思成定下了婚约。


VCG211315484192.jpg


钟鼓楼   请听,老北京时间为您报时


鼓楼城楼内原有“更鼓”25面,其中主鼓1面、群鼓24面。24面鼓按农历二十四节令而设置,可惜现在仅存一面残破不堪的主鼓了——它高2.22米,鼓面直径1.4米,是用整张牛皮蒙制的,鼓面上有多处刀痕,是1900年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所毁坏的。1987年,北京民族乐器厂曾按主鼓同样的规格复制了一面新鼓,这面鼓参加过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钟鼓齐鸣”的开幕式,以及首届北京文物节,如今被陈列在这里。

除了这两面大鼓外,里面还摆放着25面新“更鼓”,它们是按照清代嘉庆年间的尺寸复制的,主要用于定时的击鼓表演。现在鼓楼每天七次击鼓,自早9:30起至晚16:45结束,每次15分钟。击鼓表演的表演者均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击缶表演的表演者,节气不同,24种鼓声也各不相同。

如果说面向三岔大路口的钟楼,如同相声中外向声高的追哏,那被挡在后面的钟楼,就是“人狠话不多”的捧哏。钟楼虽然低调,建筑却很讲究——底层四面开券门,东北角开有一登楼的小券门,拾阶而上,近80度的台阶让人心惊同时,还彻底的服气。二楼正中有一八角形木框架,悬挂着一口明永乐十八年(1420)铸造的大铜钟,高7.02米,下口直径3.4米,重约63吨,号称“中国古钟之最”。每当报时钟声响起时,“清宵气肃,轻飚远扬。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


hellorf_hi2237404380.jpg


大、小石桥胡同   正黄旗下,在京和尚出京官


昔日的广厦千万间,如今还留得全须全尾的,莫过于盛园。这座昔日的邮传部尚书府,位于小石桥胡同中部,可正中轴线上的胡同东口,就有座金碧辉煌的牌楼赫然屹立,只是匾额上的“盛园”二字已改为“竹园”。原来,这座清末中国首富的宅邸,其大部分已作为高档四合院庭园宾馆,对世界各国友人输出着文化自信,不时进进出出的金发碧眼,和红花绿树相映成趣。

走进竹园宾馆的朱漆大门,绕过虽不高大但秀丽的假山,仿佛从北京的皇天后土转瞬间来到了烟雨江南,不仅雕梁画栋都是精巧灵秀的苏作,园林更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了旧貌,尽显苏州园林的最高水平和精华。作为正黄旗腹地的唯一汉官,盛宣怀的宅邸尽管没有大胆逾制,房屋只是三进,可在园林上无疑独领风骚:房屋之外的空间占到了一多半,而这些空间的一多半则为奇花异草所占据,比起故宫的御花园都要漂亮上几倍。藤萝环绕、梅花间竹之中,一会儿是让你意想不到的通幽小路,一会儿则出现一块嶙峋怪石,体现了原主人的财力和品位——按当时物价,盛园的造价居然高达三百万两白银!

除了官邸外,两条胡同内的拈花寺、嘉慈寺、广济寺等寺院门槛也一个比一个高,它们都是皇家直属寺庙。旧京谚云: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正黄旗地界内的高僧,都是王公大臣的替身,而且和皇帝交往密切,更让人惹不起。可惜1976年一场殃及北京的大地震,让嘉慈、广济二寺只存在于了双寺胡同的地名中,当年的敕建寺庙,只剩下一个拈花寺寂寥地伫立于大石桥胡同61号,在暮鼓晨钟中孤独守望。

得名自“佛祖拈花,迦叶一笑”典故的拈花寺,尽管如今物是人非,但从其格局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皇家风范。寺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依次为影壁、山门(山门石券上有“敕建拈花寺”匾额一块)、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藏经楼;东路有6层殿,西路有4层殿,也是完整的中轴线格局,规格已属最高。北洋军阀吴佩孚于1939年逝世后也停灵在此。

而今天,“拈花一笑”的花变成了文艺之花——和拈花寺对望的鼓楼西剧场创办近十年来,已经成为文艺青年欣赏精品戏剧的首选之地。正如中国历史地理学之父侯仁之先生所说,这片区域至今仍是北京城中难得同时兼具庙堂气质和人民性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