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图片 黄元琪 ● 编辑 武侠
海洋对古人来说,是陆地疆域的自然边界,也是海上贸易与探险的起点。我国的闽南地区山脉密集,海岸线长,当地人富于闯荡的勇气,有出海打拼的传统。闽南名城泉州古称『刺桐』,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这座被西方人誉为『光明之城』的港口在宋元时代曾占据着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显赫地位。『苍官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如今的泉州依旧是东方大港,它延续着『海上丝路』重港的辉煌,而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又下沉到了百姓的生活日用中,总能让来到这里寻访的我领略它既古意盎然,又生机勃发的神采。蟳埔民俗:簪花围中的春风自古以来,泉州蟳埔村的男人勇敢地出发『吞海』,女人则留守家乡『讨小海』生活。蟳蜅女将鲜花留在了发间,簪围成四季如春的『花园』。簪花围的背后是女性直面生命无常的故事与保持美丽乐观心态的坚守。妈祖作为海洋女神赋予了当地人精神力量。农历正月二十九日,一场浩大的年度民俗『妈祖绕境巡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数年前的某个冬日,我独自来到古刺桐港畔的蟳埔村。温和清透的海风,日头悠长的晴空,行走在一望无际天空中的朵朵浮云,都让人无限舒适。妈祖庙前缭绕的香火燃尽了一整个秋的故事,蕴藏着一些关于信仰与牵挂的诗意。布满蚵壳厝(用蚵壳建造的房屋)的窄巷,榕树下如烟的光影,长街尽头的蚵仔煎,平添了人间朝暮的烟火气。几位蟳埔女低着头,坐在板凳上,飞快敏捷地用小铁锥撬开海蛎壳,一只只水灵灵的海蛎便被剥出来了。她们靓丽的上衣与发饰光彩慑人,美得让人不忍直视。这份独特的美一直驻扎在我的回忆中。为了深入了解蟳埔村的地道风物,我找遍资料,惊讶地发现在这个小小的泉州村庄中,蟳埔女习俗竟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热烈的簪花围、独特的妈祖绕境巡安节俗、就地取材的蚵壳厝,半夜出嫁的婚俗……蟳埔人的智慧和历史积淀蕴涵在此间民俗的诸多细节中。村口近90岁的老奶奶向我娓娓讲述年轻时的故事。闽南人自古敢向浩渺无界的海洋讨生活,真武庙前的“吞海”石碑显示了此地人民经风斗浪、征服海洋的魄力。据说,古时“闽南出海者十之仅归二三”,这样的危险系数实在令人心惊。蟳埔的男人时常随着出海的商船远离家乡。对蟳埔女来说,送别亲人之后就是吉凶未卜的忧虑和旷日持久的等待。但她们没有资格在焦虑与担忧中蹉跎时光,男人去“吞海”,女人则要“讨小海”。蟳埔特有的滩涂提供了天然的海蛎养殖环境。海水涨潮时夹带而来的蚝苗会附着在海蛎石上,海蛎即可终年附着...